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来源:网络
绿一佳农业百科

1、草鱼病毒性出血病

病原:草鱼出血病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

症状:为病毒性鱼病,鱼体表一般暗黑而微带红色,皮下和肌肉有出血,口腔、下腭、头顶或眼眶周围充血,甚至眼球突出、鳃盖、鳍条基部充血。

防治方法:细菌性出血症:可选用 “菌克十vk3粉十三黄粉拌饲内服”,外用金碘。病毒性出血症:可选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十病毒克星”,外用二氧化氯进行水体消毒。

以上两个配方在治疗草鱼出血症上有很好的疗效,没有投饵机的比有投饵机的治疗效果更明显,有投饵机的塘口最好在下风处也有少量药饵的投喂,这样可以让那些患病稍重没有能力抢食的鱼得到恢复,以最快的速度减少死亡。

2、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柱状嗜纤维菌(原叫柱状屈桡杆菌)。

症状:病鱼体色发黑,尤以头部为甚,故又称此病为“乌头瘟”。病鱼游动缓慢,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呼吸困难,食欲减退。鳃片上有泥灰色、白色或蜡黄色斑点,鳃片表面、鳃丝末端粘液增多,并常粘附淤泥,鳃丝肿胀,严重时鳃丝末端缺损。鳃盖骨中央的内表皮常被腐蚀成圆形或不规则的透明小窗,故有“开天窗”之称。

流行情况:广泛流行的一种鱼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鲫、鲢、鲂、鳙也可发生。不论鱼种或成鱼阶段均可发生。该病一般在水温15摄氏度以上时开始发生,在15~30摄氏度范围内,水温越高越易暴发流行。本病常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鱼病防治技术

鱼类细菌性疾病与病毒性疾病诊断和治疗

预防:鱼池必须用已发酵的粪肥或者用成品肥料如速肥宝、肥水膏等施肥肥水,用菌克200~250克/亩·米用热水浸泡半小时以上进行全池泼酒。

治疗: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以0.1~0.2ppm进行全池泼酒。三黄粉拌饲料混饲内服,每天2次,连用3~5天。醛速杀,中仁金碘,二氧化氯,中药消毒制剂“双黄精华”等系列消毒剂进行水体消毒。

3、肠炎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

症状:肛门红肿,严重时轻压腹部血液或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肠道部分或全部发炎,呈紫红色。发病初期,前肠、后肠充血发红,严重时整个肠道充血发炎、出血,形成败血症。病鱼腹部肿胀,肛门红肿突出,有时可挤出黄色粘液,肛门后拖-粪便团,腹部有时有积水。

治疗方法:每亩水面用中仁金碘或二氧化氯全池泼酒,连用2~3天。用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十vc 2克 十 开胃应激灵2克/千克饲料十三黄粉,连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4、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流行情况: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草鱼、青鱼、鲤、鲫、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均可患此病。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最易暴发流行。

症状:病鱼体表出血发炎,鳞片脱落,尤其是鱼体两侧及腹部最为明显。鳍的基部或整个鳍充血,鳍的梢端腐烂,常烂去一段,鳍条间的软组织也常被破坏,使鳍条呈扫帚状,称为“蛀鳍”。在体表病灶处常继发水霉感染。

治疗方法:二氧化氯外泼酒,用100克/亩·米。用菌克十双黄精华拌料内服5~7天。用醛速杀或双黄精华全池泼酒,或者用中仁金碘125ml/亩·米全池泼酒,连用三天。用以上三种方法结合使用,治愈率可达90%以上。利福平(甲哌利福霉素)2克十vc 2克 十 开胃应激灵2克/千克饲料十三黄粉,服3~5天,即可治愈。停止死鱼后,每天投药饵1次,连用1个星期,否则会出现病情反复的情况。

绿一佳农业百科

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