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水产养殖>其它水产品养殖 > 怎样进行剌参浮游幼虫的选优 幼虫培育密度为多

怎样进行剌参浮游幼虫的选优 幼虫培育密度为多

来源:网络   2022-03-23 22:42:19

刺参胚胎发育至原肠后期幼虫即破膜而出,进入浮游幼虫发育阶段。主要分为耳状幼虫(初、中、大耳幼虫)、樽形幼虫、五触手幼虫至变态为稚参,从而结束浮游幼虫阶段。人工育苗期间培育工作如下。

(1)初期耳状幼体选优

健壮、发育良好的耳状幼虫,在静水的条件下,一般分布于孵化槽或者培育池上表层;畸形及不健壮的幼虫,则多沉于槽底部或池底层水内。利用幼虫这一生态特点,用虹吸方法可以较彻底地清除孵化池(槽)底的畸形或不健壮幼虫、死亡胚体及其他污物,不至于使健壮幼体流失,这一过程称之为选优。

①在孵化槽内孵化的幼体,经选优后可按照初耳状幼虫放养密度的要求,换算成幼虫数量,用虹吸方法将足量的幼体移入培育池内。在产卵箱内产卵,移入培育池内孵化的幼虫,其孵化率通常在70%以上,据此可放入受精卵。经选优后,培育池健壮初耳幼虫密度,仍然可以保持在0.6个/毫升以上水平,这种方法幼虫无须再移入或移出,可原池直接培养。

②在蓄养池内产卵、孵化的幼虫,经选优后需移池、分池培育。方法主要有虹吸、浓缩、拖网三种。无论采用哪种方法,首先原孵化池要清底,清除死亡胚胎、不健康幼虫以及其他污物。然后对孵化池内的幼虫进行计数,用搅耙上下轻轻搅动水体,使幼虫在池内分布相对均匀。再用直径2厘米的塑料管,在池的不同位置垂直取样5-8次,每次测定单位水体内幼虫的数量,求得平均值即可获得蓄养池内健壮幼体的密度和数量。

A、虹吸法:用虹吸方法将需要数量的幼虫,由蓄养池内虹吸至培育池。虹吸前,培育池内应预先注入布满整个池底的过滤海水,以免幼虫移入培育池内与池底磨擦受伤。另外,在整个虹吸过程中,应不断轻轻搅动水体,使幼虫分布一直处于均匀状态,这样移入的幼虫数量较准确。根据培育密度要求确定移入的数量。然后,将培育池注满新鲜过滤海水。

B、浓缩法:就是孵化池内含有一定数量幼虫的水体,用虹吸方法通过网箱的使水外溢,此时幼虫滞留浓缩于网箱内。网箱的形状和大小,可根据育苗场或育苗池的条件灵活掌握。但做网箱所用筛绢网目的大小应适宜,必须注意网目对角线长度,应小于幼虫宽度,以免幼虫外漏。一般可选用200目筛绢或者NX79号、NX103号筛绢。网箱需要放在塑料(玻璃钢)水槽内,网箱上沿要高于水槽的上沿。具体操作过程中,要不断地搅动孵化池水,使幼虫分布均匀。同时,幼虫池水面与浓缩网箱水面高度差不应过大。虹吸水流应缓慢,水流过急幼虫紧附网箱壁的压力增强,容易出现由机械损伤造成的幼虫大量死亡。另外,还应随时用玻璃烧杯取样,观察网箱内幼虫的密度,及时将幼虫从网箱内舀出移入培育池。

C、拖网法:一般采用特制的拖网。选用网长与孵化池宽度相当,宽与高均为40厘米左右的拖网或推网,网衣为NX79或NXl03或200目筛绢。具体操作时,用网在池上表层拖或者推。拖或推动作要缓慢轻悠,使幼体密聚于网中,将网口轻轻提起,稍离水面,然后将网内幼虫带水移到预先准备好的水槽内,如此反复进行多次。当观察池内幼虫基本上没有后,即可停止。密聚于水槽内的幼虫,计数后即可按照预定的幼体培育密度和数量,分移到各培育池内。

(2)耳状幼体培育密度

耳状幼体培育密度,是指初耳幼虫入池培育时的密度,即每毫升水体内所含初耳幼虫的个数。在静水条件下,耳状幼虫在水中的分布不均匀,多密聚于表、上层,长时间的密聚,造成局部微环境溶解氧、饵料条件的恶化。幼虫容易出现畸形个体增加、发育迟缓的现象,也容易导致幼体胃萎缩,甚至糜烂的现象。另外,幼虫过多密聚,容易互相粘连成团,下降到池底而死亡,从而败坏水质。因此,初耳状幼体培育密度必须严加控制。培育密度适宜,幼虫生长、发育正常,变态率、成活率均较高。多年人工育苗实践及实验表明,初耳幼虫培育密度控制在1个/毫升以内为宜,最适密度0.5个/毫升。在适宜范围内,密度越小,幼虫个体越大,发育越快,成活率、变态率越高。

Tags: 水产品 水产品养殖技术

上一篇:海湾扇贝养殖技术要点是什么

下一篇:我国主要经济海胆品种的形态、生态、生活习性

为您推荐
换一批 精华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