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特种养殖 > 昆虫养殖 > 蝎子的主要生活习性

蝎子的主要生活习性

来源:网络   2022-03-25

了解并掌握蝎子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规律是养好蝎的重要前提。蝎是一种喜温热、怕水畏强光、喜暗的陆栖小动物。蝎产于温热两带,以亚温带生长生活最适宜。自然界野生状态的蝎子喜欢栖息于背风向阳山坡石堆中或土坟穴、岩石缝隙、旧墙根、古老建筑墙缝等隐蔽处。蝎喜群居,一般大群窝内有数十只或更多,小窝、新窝有2-3只。白天常潜伏,有识窝和识群性,多固定在窝穴内,夜出觅食。蝎子为肉食性动物,喜吃质软多汁昆虫。投喂时应以肉食性为主。在野生状态下,常捕获各种节肢动物为食,特别喜欢捕食蜘蛛、小蜈蚣(平耳孔蜈蚣)、蟋蟀、蝗虫若虫、螟虫、蚜虫、蛾类、蝇蚊及甲虫等。在人工喂养条件下,喜食土鳖虫幼虫、黄粉虫、蝇蛆和蚯蚓等幼嫩多汁、蛋白质丰富、没有特异味的“活食”。蝎子捕获活食同时,也可利用兔子头肉、牛羊杂碎肉、老鼠肉等,并加喂些麦片、麸皮、青菜等,在饲养中尽量搭配喂些能合成激素的物质,对蝎子的交配、蜕皮、摄食诸多生理机能都能起到调节作用。

蝎子<u>养殖</u>技术

蝎子的视觉退化,喜暗怕光,尤其害怕强光的刺激,但弱光下可吸收太阳的热量,提高消化力,有利于生长发育和胚胎在蝎体内的孵化进程。摄食主要靠单跟和体壁上的感觉器觉察食物的方位、大小,靠嗅觉器官辨别摄食的对象,一般情况下,蝎的视察和觉察所摄食物的能力在6厘米以内。所以蝎子对各种强烈的气味及农药化肥、生石灰等强烈气味有回避性,蝎子受到强烈刺激甚至会致死。在饲养中,食物个体的大小和分布要具有合理性,同时食物要防止有刺激性气味。蝎在取食时,用触肢将捕获物夹住举起,用毒针螫刺后用螯肢把食物慢慢撕碎,先吸取捕获物的体液,再吐出消化液,将其组织体外消化后慢慢吸人。它吃食的速度很慢,如一只苍蝇约需2-3分钟才能吃完。蝎的食量很大,在饥饿条件下可以一次采食与自己体重相等的食物。在一次饱食之后大多数便自动停食数日。一般情况下,每5-7天捕食1次。由于蝎子视力较差,胆小怕光,行动又不灵活,造成捕食能力低的生理功能,经常处于时饱时饥的状态,养成了很强的耐饥能力。据观察,东亚钳蝎在缺食情况下在温度4-20℃时,断绝食物可饿496日而不死。在有水分和风化土供给的情况下,可存活8-9个月左右。在过于干燥的生活条件下,即使有饲料供给,也不能长期存活。

蝎子胆小,它有装死躲避人捕捉的本领,同时还具有互相残杀的特性,即使投放大量食物,还会互相咬食,小蝎更是被残杀的对象,所以人工养殖蝎子要尽量做到大小分开,将蜕皮的幼蝎放一起,并保证各成员在栖息地内均匀分布,合理分配投食地点。在种群密度过大时,利用增加窝穴的方法,引诱多余的成员向外扩散,以得到生长过程中必需具备的空间,有效地控制防止蝎子同种个体的攻击,避免残食现象。

野生蝎一年四季的活动状况是不同的,一般全年活动期为7-8个月左右。蝎子生长发育的最适宜温度为25-30℃。各地的温度变化不同,其适宜生长期也有所差异。早春,蝎在温度12-18℃时开始在距土表2-5厘米的缝隙内和厚度约1-1.5厘米的土皮下,以利于吸收日光的热量(称晒暖),清明至霜降是蝎子活动期,其中立夏至秋分(5月上旬至9月下旬)是蝎子活动盛期,气温在25-28℃时最为活跃,气温30℃以上时蝎的活动和摄食能力加强,夏季躲在荫凉处,气温达38℃以上时,蝎子对温度又出现了负趋性,温度超过41℃,蝎体内水分被蒸发极易脱水而死。蝎子会自相残杀。蝎有冬蛰休眠的习性,每年从秋分至霜降蝎为人蛰贮备营养。当地表温度降至10℃以下,蝎的进食量大幅度减少,并钻人地下深处,进而停食不动进入冬眠。当气温下降到5℃左右,其新陈代谢水平极低。冬季处于冬蛰期的蝎子,生长发育处于停滞状态。如果气温降至0℃时就有冻死危险。在人工养殖条件下,蝎在冬眠期的温度应控制在1-3℃,土壤湿度保持在15%以下,才能保证蝎子安全越冬。如果能调节控制温度,提供食饵,是完全可以改变其冬眠的习性,加快生长速度和繁衍速度,增加养殖效益。翌年惊蛰前后,当地面温度回升到10℃以上,蝎子出蛰,重斯开始活动觅食和繁殖。

Tags: 蝎子 蝎子养殖技术

上一篇:蜗牛需要什么样的生活环境

下一篇:蜜蜂放蜂场地蜂箱的排列要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