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经济作物 > 其他经济作物种植 > 茶园大棚的设计原理与结构

茶园大棚的设计原理与结构

来源:网络   2022-03-27

塑料大栅之所以在冬季外界条件不利的情况下保证棚内茶树处于生长状态,在于它具有良好的采光性和保温性,能最大限度地使日光进入棚内,进入棚内的日光一部分被茶树吸收利用,另一部分被棚体、地面等吸收,转化为热能,使棚内温度升高。

此外,塑料大栅具有较好的保温性,保证棚内热量最低限度地外逸,从而为冬季茶树的生长提供足够的热量。要做到以上几点,在塑料大棚的设计上,首先,务必要做到最大限度的采光,特别是在冬春弱光季节和高纬度地区,更应最大限度地使阳光透射到棚内。光线的进入量与栅面的大小、大棚骨架材料的粗细、大棚方位、采光材料(即薄膜)的透光性以及栅面角度等有关。骨架材料在保证坚固的前提下要尽量缩小体积,以减少遮阴面积。采光材料应选用透光率好且具有较好保温性的塑料薄膜。棚面角度(棚面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也是设计中应考虑的重要问题,根据计算,棚面角宜大不宜小,以增大阳光的透射率,减小反射率。

设计塑料大棚时,还要考虑到尽量把热量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冬季,塑料大棚内的茶树之所以还能生长,是因为栅内的温度能保持在6℃-10℃或更高。要使棚内温度达到这一水平,要求做好保温工作,减少各部位的热量损失。因此,大棚各连接处的结合应严密,门缝要小,并应及时修补破损处,换气放热要按程序严格进行,尤其在下午3时以后,应尽力做好保温工作,避免热量散发。

与其他作物的塑料大栅相比,茶园塑料大棚的结构较复杂,建造难度也较大。塑料大棚一般都在投产的成龄茶园中搭建,其高度要求达到3米左右,跨度以3条-5条茶行(5米~8米)为宜,长度以40米-50米为宜,即一栋大棚净栽培面积为200平方米-400平方米左右。建筑材料主要视投资大小而定,投资大时可选用耐久性的钢筋、水泥结构,投资小时可采用竹木结构。不论采用何种建材,都要考虑有一定的牢固度和保温性。(2)大棚的建造与施工技术

塑料大棚投资大,使用年限较长,使用效果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建造前要作好园地选择,合理布局,并根据土地条件、经济实力和原材料来确定大棚的结构及大小,然后,根据结构,作出用材及建造计划。大棚的建造应考虑到通风、透光、保温、增温、排湿,同时还要考虑到棚内各项田间管理及采茶作业的方便,建筑材料力求轻便、坚固、耐用、价格低廉,可以就地取材等,尽量降低成本。

第一,园地选择。建造塑料大棚的茶园,要求避风向阳,地势平坦或缓坡,北高南低,靠近水源,排灌方便,土质肥沃,产量高,茶树品种为早芽的无性系优良品种,选择这样的茶园建棚,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大棚的经济效益。

第二,建造材料。竹木结构的大棚成本低廉,使用寿命为3年-5年,水泥钢架结构的大棚牢固耐用,透光性好,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可节省每年的维修费用。

第三,大棚的施工。根据各地气候条件,塑料大棚一般在霜冻来临前(10月下旬-11月上旬)建成为宜,不宜太迟,否则起不到促使春茶早发芽的作用。

竹木结构大棚,骨架主要用竹竿(竹片)和木料,一般跨度为5米-8米,高度2.5米-3.5米。施工时可按下列工序进行,即埋立柱,上拱杆,绑纵向拉杆,盖膜,上压杆,安门。在盖膜工序中,装压膜线是技术关键,它起到压紧棚膜的作用,防止风对棚面及塑料薄膜本身的毁坏,另外,紧压棚膜还可以减少阳光的反射,增加棚内阳光的透入。以往压膜线多为8号铁丝,由于铁丝吸热快,温度高,易使铁丝下棚膜过快老化而破裂,铁锈还会污染棚膜,降低棚膜透光率,以往还有用尼龙线压膜,由于尼龙线拉伸性大,一般不易将膜压牢,此外,尼龙线不耐日晒雨淋,易老化断裂。目前已有专用的压膜线,它强度大,拉伸性小,对棚膜无损伤,一般可用3年-4年。

Tags: 茶园 大棚茶园种植技术 原理 结构

上一篇: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有哪些?

下一篇:茶园内大棚的温度调节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