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各指什么

生态农业、有机农业、节水农业、精确农业、“处方”农业各指什么

来源:网络   2022-07-24

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有相通的地方,目标都是为了保持生态,改善生态,不同点在于生态农业没有得到认证,有机农业是得到了相关认证机构的检查、审查、监督、认证等程序。
节水农业是改变原有的大水漫灌模式,该做滴灌、喷灌、微滴灌、喷淋等浇灌方式,可以大量的节约浇灌用水,对节省水资源有很大的帮助。
精确农业和处方农业是根据对土壤营养成分的分析,合理使用肥料。改善土壤理化机构,保证土地得合理利用,尽最大限度的发挥土地生产力。同时精确农业还包含播种、灌溉、机械等各个方面的精确合理使用、应用等问题。

唐朝实行的休养生息和鼓励农耕政策产生了什么影响?

人民暂时安定下来从事生产和发展,人口流动减少,因为税赋和相关政策的支持农业和相关经济得到恢复,国家经济开始修复,国力取得增长,大量的荒芜的和没开发的土地成了农田。人口正常。因为不知道你说的唐朝哪个时期,上面这些都是固定的套话。。不同的时期还要具体的分析一下。

清朝人口为何能激增到四亿多?是政策原因,还是农业进步了?

谢谢你的邀请问答!清朝时期人口从1820年左右增长到4亿人口左右,在康雍乾150年盛世的背景下,稳定局势加强盛的国力,老百姓才能够休养生息,对于清朝人口增长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笔者认为清朝人口能达到四亿,应该有以下几方面的因素。

一:农业上的保障。明朝中后期从国外传入中国的马阾著、红薯、玉米、这些粮食作物,由于它们极强的生长能力,并且这种作物的产量极高,可以解决大量人口的粮食问题,南方地区也进一步的开发,传统的精耕细作,小农经济达到了顶峰。清朝时期南方有这样的一句俗语:“湖广熟,天下足。正是反映当时社会的农业生产。

二:政治稳定。清军入关后,建立了统一政权,自然社会就能稳定,发展生产,康熙、雍正两帝非常重视农业生产,多次下旨,鼓励农业生产,鼓励垦荒,当时大量的无主农田分放给农民,自耕农增多,作为清朝初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治者必然会采取鼓励生育政策,自清朝入关后,南北两地很少发生战争,清初实行减负政策,稳定持续的农业政策,也推动着人口的发展。

三:新作物的大量推广与农田垦荒。明朝中后期传入中国的粮食作物,在清朝很到定程度的推广,玉米早在1351年就传入我国的广西,到了明未,1643年已传播到了黄河中下游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如安徽《霍山县志》乾隆四十一年(1779年)记载:“四十年前,人们只是在菜圃里偶然种一二株,给儿童吃,而现在己延山莫谷,西南二百里靠它做全年粮食。按照《清圣祖实录》记载,到1661年共有农田485.22百万公顷。嘉庆《大清会典》记载,到1812年共有农田727.08百万公顷。种地面积的增加,粮食作物的增产,人口数量的增长也理所当然。

四:科技的发展。清朝的医疗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升,医学的发展使口的死亡率下降。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法国人洪若翰进献了金鸡纳药,给康熙帝治愈了疟疾。当时又积极推广种痘疫法,西方医学传入中国,改善了当时的医疗条件,使人口死亡率有所下降。清政府兴修水利,治理黄河,使水患旱灾得到了有效扼制,河北、河南、山西、陕西、利用地下水凿井灌田。据方承观《棉花图》中介绍,“植棉先凿井,一井溉田四十亩。王丰盛《井利说》力主在陕西凿井防旱,并指出应该注意一些技术问题。嘉庆《广西通志》“全州以井名者,几全是泉潭,并多涌泉,深不见底,灌溉面积甚广。这样以来,旱涝保收,农民生活稳定,人口自然快速增长。

五:人口流动。清朝由于施行“摊丁入亩”政策,放松了人口管理,使人口布局更加合理,同时也推动;经济发展,人口也随而增长。

在清朝人口增长的原因,归根结底是封建经济发展到最后的顶峰的产物,东学西渐,推动了封建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清代人口快速增长是封建社会下生产力发展的顶峰产物。

清朝道光年间,人口超过了4亿,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巅峰。所以清末爱国志士经常把四万万同胞挂在嘴边。

当然了,4亿人带来的并不都是骄傲,也会带来耻辱。庚子赔款白银4.5亿两,就是要4.5亿中国人每人赔偿白银1两。

任何时候,都不要把数量看的太重要。肥大和强壮是不同的概念,不相信的话想一想男人的前列腺。

话说回头,清朝人口激增4亿多,原因何在呢?

我认为至少有三个原因,分别是基础性原因、根本性原因和技术性原因。

具体来讲,清朝初期庞大的人口基数,是清朝人口激增的基础性原因;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结构的优化是人口激增的根本性原因;人口统计制度和赋役制度改革是人口激增的技术性原因。

下面详细阐述我的观点。

1,清朝初期庞大的人口基数,是清朝人口激增的基础性原因;清朝在乾隆六年人口突破1个亿,30年后,乾隆三十六年突破2个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个亿,道光14年突破4个亿。

看起来节节攀升,速度惊人。

可是别忘记了,在顺治18年的时候,清朝人口已经有了九千万!有了这样庞大的人口基数,哪怕是缓慢的增长,假以时日都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实际上,自从康熙皇帝平定三藩之后,一直到嘉庆元年白莲教起义,中间这100多年的时间里,清朝一直没有发生大的社会动乱和大规模战争。

这对人口增长绝对是一个利好。

2,农业生产的发展和粮食结构的优化是人口激增的根本性原因;人口的生产离不开粮食的生产,人口的增加离不开粮食供应的增加。清朝的农业生产和粮食供应都获得了巨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

首先,牛耕和铁器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率。牛耕和铁器的组合,是古代农业生产的黄金搭档。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人应该知道,牛拉铁犁耕田的情景。和以前人力耕作或者其他牲口耕作相比,牛加铁犁的组合,首先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还有一点,就是牛耕铁犁,犁头插入土地更深,农田土壤更加松软适合农作物生长。清朝的时候,还推广了二季稻和三季稻的生产,单位亩产也获得了大幅度提高,还有一点更加重要,那就是粮食结构的优化。

从明末清初开始,来自美洲的红薯、马铃薯和玉米在中国得到了快速的推广种植。

没有种过粮食的人可能没有印象,种过田的人应该知道,在山区种植水稻或者小麦都是极其困难的。一来没有合适的灌溉条件,二来山地土地贫瘠,产量低下。

而来自外国的这三宝,恰好弥补了这个不足,尤其是红薯和玉米,都是可以在山地种植的粮食,产量也非常客观。这对于云南贵州等山地为主的地区,无益是天大的好事。

食物供应上来了,人口相应就会提高,这个道理是很好理解的。

3,人口统计制度和赋役制度改革是人口激增的技术性原因。以改土归流为代表的人口统计政的推行,意味这清朝政府对于少数民族的人口统计都已经进入了精细化阶段,侧面反映了清朝人口统计手段的加强。

以摊丁入亩制度为代表的赋税徭役制度,把人头税从老百姓身上拿掉,让许多逃避人头税的黑户浮出水面,此外不按人头收税,百姓更愿意多生小孩。隐匿人口的出现加上生育意愿的增加,二者叠加,人口想不增加都难。

以上就是清朝人口剧增的三个主要因素。

总结一下,就是在庞大的人口基数、农业技术的提高和人口统计以及税赋政策的多重刺激之下,清朝人口获得了持续快速的增长,最终突破四个亿,达到了封建王朝的最高峰。

我是铁锤文史,致力于创作有趣有料的文章,欢迎你的关注转发了评论。让我们做朋友吧。

Tags: 激增 清朝 人口

上一篇:我在江津农业银行买房商业贷款,31万 13年还,本息还款方式。银行算出来要...

下一篇:新疆和田农业补贴哪个部门

为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