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农业资讯 > 日本是如何从一个贫穷落后农业国一跃而成为现代化强国的?

日本是如何从一个贫穷落后农业国一跃而成为现代化强国的?

来源:网络   2022-07-24

日本作为一个岛国,早期和英国一样奉行重商主义。由于明朝海禁不带日本玩,日本无法正常和明朝贸易,就和明朝商人在沿海进行非法活动,即所谓倭寇。除了非法贸易,日本还积极的海外殖民扩张,丰臣秀吉就曾远征朝鲜,并妄图征服大陆,被明朝一顿暴揍。日本于1603年即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一世末期,由德川家康创建幕府,开启265年的国祚,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由此转入农业主导的国家,可明治维新后为何能快速的进入工业化强国,让人一时无法理解,让我们一起看看怎么回事吧!

其实也不难看懂,日本德川时代实行的是闭关锁国,并不是重农抑商。首先,我们看看日本早期工商业的发展。德川幕府时代维持了长期的和平,农业生产力得到稳步提高,商业和手工制作业发展成为可能。劳动力精细分工,商品生产和销售分开,分别组成手艺行会和行业联合会。但商人在不允许海外贸易的情况下,积极的经营有限的国内市场,于18世纪末形成了拥有100万人口以上大城市即江户,京都则是手工艺品密集交易之地。

在此基础上出现了由大商人及特权放债者积累的商业资本,如三井家、小野家等。诸多大名都向大商人借款,当时流传着大商人跺一脚,大名们抖三抖,可见商业资本的发达。这就为日本后来实现工业化提供了一个极为重要的前提即大量的资本。

但日本的资本主义发展是受到德川幕府压制的,闭关锁国政策直接导致市场狭小,同样农民被束缚在土地上导致自由的劳动力的缺乏。而正在日本的经济想得到进一步发展找不到出口时,于发生1853年黑船事件,外国强行打开日本市场,将大量廉价商品倾销进来,导致日本国内大量的手工业为主的家庭手工作坊的倒闭,加快日本国内统一市场建立。

随后大名领导武士联合大商人倒幕,德川庆喜大政奉还,于1868年明治维新开始,随即宣布土地私有化,即土地兼并合法化,农民顿时丧失土地,为工业化提供了大量的自由劳动力,这是日本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另一个极为重要的因素。

日本转为工业化强国还要注意政府所扮演的角色,政府以超低价出售工厂,极大的增强财阀实力,如三井、三菱、住友等家族,在政府支持下获得市场有利地位,通过不断的超低价购买政府手中的有一定规模的企业使得工业实力稳步增强,以致这些金融寡头最终掌握着工业、商业及银行等,垄断了日本的工业生产。

正是明治维新后,阻碍经济发展的障碍被扫除后,日本快速的从农业国转为工业化国家,但由于市场问题及本身日本的军国主义传统盛行,日本重新踏上了丰臣秀吉未竟的征服之路。

我是历史小玩家,关注我哦,一起分享更多精彩!文中图片均来自网络,如侵权速删。谢谢!

同为小农经济,日本的农业机械为何如此发达?

日本可不是小农经济,小农经济在如今世界上都已经很少见了。作为一种自然经济,其显著特征是其进行的农业生产只为满足自身需要,自给自足。一般小农经济只存在于封建时代,日本的农业主要以中小型的家庭农场经营模式进行,虽然规模比较小走精致化路线,但其农业商品化程度极高,与小农经济完全没有关系。日本农业的确高度发达,究其原因:

第一,积极推动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集中经营扩大生产;

第二,人口老龄化反推动了机械化;

第三,日本科技发达,农业机械化基础深厚。

日本全国四分之三以上都是山地与丘陵,加上城市用地等,全日本真正适合农耕的土地只占其总面积的12%左右,其人均耕地面积只有我国的十分之一不到。

日本施行的是土地私有制,为了促进农业现代化与集约化生产,日本很早开始就积极推动将土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引导与鼓励日本的土地所有者以委托、租赁等形式将土地交给专业农场主集中经营。所以在日本,规模几十公顷以上的农场、稻田等四十也并不罕见。

日本虽然经济发达,人口也超过1.2亿,但却因为少子化影响成为世界上老龄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原本就不多的青年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劳动力严重不足的日本农村为了继续进行农业生产,只得推动机械化水平的提升。

作为世界著名的发达经济体,日本的科技水平之高也是全球闻名的。以日本的水稻种植为例,在日本,从耕土、插秧到植保、收割等,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日本拥有全球最高的平均粮食单位产量。这个耕地稀缺人口稠密的岛国,不仅稻米无需进口,还能够出口。

日本农业的机械化是全方位的,甚至是日本的茶叶采收都已经开始机械化操作。为了方便丘陵等特殊地带的农业发展,日本的相关企业还研制出了众多小型农耕机械。以容易操作、轻便与自动化程度高为主要特点,适应了日本农村老龄化与女性化劳动力的需求。

最重要的是,日本对于推动农业机械化也有诸多的相关保障。比如对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户进行科技补贴、对农村地区进行机械化专业培训、设立农业机械修理机构等等。

尽管农业在日本经济中的比例很低,但日本的农业发达程度与其农民生活水平都是出了名的高,日本农民的平均收入是东京普通白领的两倍以上。

虽然我从来没有喜欢过小日本,但不得不承认日本农业科技是非常先进的,虽然日本并不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国,但一直以来除了大力发展工业,对农业的关注也是非常大的,因此使得日本成为了一个农业强国。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的地势结构和日本一样,以丘陵为主。之前查阅网上的资料了解到:

日本的近代农业发展大致分为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二战后,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人口数量逐步回升,但农村人口居多,为了进一步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当时日本的农业机械主要是以价格较低小型农业机械为主,用来代替一部分手工劳动和促进农业人口大量转移;第二个阶段是80年代经济腾飞时,城市就业机会增多,大量劳动力涌入城市,那么问题就来了,想要保证农业产出,那么就得研发更未先进的农业机械替代更多的人口,以高速插秧机为代表的各类更未先进的农业机械相继诞生;第三个阶段就是现在,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人的体力下降,在农业机械的研发上边更加倾向于操作简单、智能、轻便、自动化。比如一台很小的机械,轻到一个老人也能拿起,在耕作的时候,人坐上去,加上一个人的重量,便可以完成耕作,由此可见其人性化之处。

一直以来中国是个传统的农业大国,同时也是一个人口大国,十多亿的人口基数决定了在农业生产中过度依赖了人力。虽然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的发展吸收了大量农民,但农村人口依然巨大,短时间是很难达到理想效果的。最为关键的一点还是农业生产不挣钱甚至亏本,农民生产积极性较低,谁会愿意花钱去购买一些操作简单的农业机械呢。这点尤其值得相关部门反思,大家都知道日本的农业产出率是非常高的,这和农产品市场和政策的支持是密不可分的,一个西瓜或者一串葡萄可以卖上百元或者千元,而在国内呢,农民们只选择倒掉。

小日本犯贱归犯贱,但不得不承认别人的先进之处,各位小伙伴请合理看待。

Tags: 小农经济 日本 农业机械

上一篇:今年国家对“三农”有哪些好政策?你们那落实了吗?

下一篇:乡村振兴目前有哪些政策支持?

为您推荐